外几则 | 续:从简单到困难 — 浅尝安般念   [点评]

续:从简单到困难 — 浅尝安般念 | 论题484-1 | 法华论坛 http://fahua.com/cgi-bin/forum/wiser.cgi?kd=2009&rn=1406&on=394&om=484&ot=1

外几则

1、身不堪任
俗话讲,身体是人的本钱。学佛群体说这话的不多,最常挂在嘴上的是修心,身体是承担的工具。
尤其是年轻人,精力有的是,健康也处于最佳时期,折腾身体不在话下。
但人的身体过了青年鼎盛时期,一直是走下坡路。如果个人长期不注意身体调节,或者生活安排比较一般,身体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将成为中年人的心病。

出入息念虽然确实很简明,但是这种方法也受身体状况的制约。
比如说,现代白领长期坐办公室、IT从业人员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,此时练习一呼一吸同时觉知全身、令身体宁静祥和,就难以做到。
腰椎疼痛、颈椎强直,一系列现代职业病就冒出来了,不依不饶。

先行慢慢调理身体,就成无可奈何的选择。一定程度恢复所需的时间,随人而异。
以我个人而言,身体健康的损害有时需要数年持续的有意调整,才能有所恢复。

不调理身体就能无视健康状态而堪任修法,又或者极快速有效恢复到一定程度身体健康的可行办法,两者我都不知道。
以个人体验,觉知出入息时同时觉知全身,此时全身肌肉筋骨强直或延续的酸痛闷涨,是难以身心平静的,更难以令内心体会到喜乐。

2、长短息
正文提到第 1、2两次呼吸是随息长、随息短,当时常无法明显体会到息长息短,只能稍加作意来令呼吸长短同时加以觉知。
常见的调息,就是令粗喘平缓,身心渐缓,这很明显也是一种有意的操作。
重新回到长短息这个问题。

安般念的一份资料,讲佛陀弟子优波离最初见佛时为佛理发而直入四禅的情形,再读之,仍然对其引导的直接简明感到震撼。

当时,佛陀头发长,需要理发。因为佛陀尊贵,众人胆怯,无人敢为佛理发。优波离当时只是小孩子,无知无畏,上去就为佛开始理发。优波离父母在旁边,怕小孩鲁莽,就问佛:孩子理得咋样?佛陀说:很会理发,但他身体太挺直。父母就对优波离说,不要太挺直,让世尊不舒服。稍一会,又问佛,孩子现在理得好吗?佛说,很会理发,但是吸气太粗。父母又对孩子说:不要吸粗气,让世尊不舒服。稍一会,又问佛:孩子理得咋样?佛答:很会理发,就是呼气粗。父母又让优波离呼气不要太粗。正在此时,小孩优波离一吸一呼之间已入四禅。这时佛陀立即对侍者阿难说,优波离已入四禅,拿走小孩手上的剃刀。阿难受教,如言取之。

从这份资料可以看出,佛陀给予小孩优波离的几句话确实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引导,从中可见世尊对禅定的精通善巧程度。这也让人相信佛陀《安般解意经》给予的入出息教导确实带有很巧妙的引导。
小孩优波离呼吸之间直入四禅,契经说小儿并未修心,只是单纯入禅并不是证果云云。

这份资料随后又引《达磨多罗禅经》,长短息的因。
初入初禅,息风绵长,因未舍所依故;后入二禅,息风短,正受渐差别;第三禅,满身遍觉知;第四禅,身行休息,以离毛孔故。
这是入出息的长、短、遍、休息。

原来这或许才是正文第 1、2、3、4 次出入息引导的内隐含义!之前理解的以为前四次呼吸作意长短息只是某种身体准备调整,或许是卯不对榫!
“简单”这最初的理解是从何而来的?原因很难找到底。能觉察的是一开始接触到安般念时,就以为是个像练气功那样简单的调整身体呼吸 —- 因为简单,所以自信能自修,相信修得通。

近三十年前还在上中学时,各种气功健身大法满天飞,那时就开始接触调身调息调心这样的术语了。可惜,这些术语基本上是以健身运动用词接受下来,与止观解脱并没建立起内在联系。回忆起来,直到后来读到天台小止观(童蒙止观)时,也没有更新这种理解。
如此,一开始以不正确的定势见解,也难怪疑惑不断。

与此类似的,早年做某种理解,在很久之后才发现某种理解并不对路,这并不鲜见。

3、年龄与念无间
此间,读到一份天台智者大师讲解九次第定。他讲的九次第定,和一般现在说的九次第定修法不同。智者大师名之为链禅:前一念入初禅,后一念出初禅即入二禅,下一念出二禅即入三禅,如此,心心无间而入灭受想定。
由于不杂、无间,纯熟如链,九次第定即名为无间三昧。

或许念无间与年龄无关,不过上面小孩优波离的入出息调身调息引导的例子,看出来单纯无妄、气息健壮必然是童子占优。

发布于 2017 年 02 月 26 日 by in , 默认

Tagged with ,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